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特别推荐>人物>正文
临汾梅莹:她,令壁画涅槃重生.......

2017-12-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责任编辑:编辑部 点击:

分享到:

  临汾新闻网讯 广胜三绝冠天下,金藏壁画琉璃塔。

  飞虹琉璃宝塔、元代戏曲壁画、藏经《赵城金藏》……千百年间,洪洞广胜寺因坐拥稀世“三宝”而久负盛名誉满四海,引得海内外无数游客竞相前往一睹真容。

  这其中,贵为“三宝”之一的洪洞广胜寺壁画由于继承了唐代的工精细密和宋代的顿挫圆润,兼具元代的疏朗空灵,即便是与驰名中外的敦煌壁画、声名远播的芮城永乐宫壁画相提并论一较短长,也是不遑多让不逊风骚,绝对有与前者分庭抗礼平分秋色的“傲娇”资本。

  宏观审视,广胜寺壁画恢宏磅礴瑰丽奇伟,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格局震撼力,令人顿生敬畏之心;微观聚焦,广胜寺壁画对每一个微末细节的勾勒刻画都毫不含糊一丝不苟,一笔一画洞见乾坤。与其他壁画更多侧重于宗教领域和人物范畴不同,广胜寺壁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楼阁、鞍马、器皿、瑞兽都堪称上乘之作的艺术珍品,放眼全国都非常罕见,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艺术瑰宝,是我国古代壁画的集大成者。

  不过,相较于辨识度极高的镇寺之宝——源远流长五彩斑斓的飞虹宝塔,和与《敦煌遗书》《永乐大典》及《四库全书》一同荣居国图四大镇馆之宝的稀世孤本《赵城金藏》,元代壁画无论是从知名度和影响力上都要风头稍逊,好似一颗埋没乡间、掉落凡尘的闪耀珠玉。

  岁月如歌的冲击,雨雾冰霜的刷洗,斑驳落色的痕迹,都无法掩盖其空前震撼的视觉冲击,无出其右的艺术造诣,亘古常新的永续魅力——架构布局磅礴奇伟壮观大气,处处彰显韵律之美;构图场面壮观疏密相间层次分明,写意与工笔相触,形神兼备;画风上线条流畅苍劲飘逸、富贵浑厚色彩瑰丽、深沉古朴富于变化,生活气息呼之欲出;着墨用笔色彩绚烂妙到毫颠,细末局部凸显功力;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与此同时,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信手拈来俯拾即是……平心而论,无论从数量、色彩、造型、构图、丰富、想像力、传奇色彩等诸多方面去掂量定位,精美绝伦、独具匠心的广胜寺壁画实现了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完美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中华壁画艺术长廊中一块“价值连城”的顶尖瑰宝。

  事实上,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广胜寺仍完整地保存着金代的佛经、元明的建筑、雕塑和壁画。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始建于东汉的广胜寺由于多年未加修葺,颓废衰败僧人四散。但寺庙和地方政府都无力修缮。寺僧贞达认为,与其等大殿坍塌、壁画损毁,不如舍画保殿。在与地方官员、乡绅们商议后,将前殿后殿东西两壁共计四铺壁画(分别为元代的《药师佛佛会图》《炽盛光佛佛会图》和明代的《药师佛佛会图》《炽盛光佛佛会图》)作价1600银元卖给美国古董商人。漂洋过海远渡重洋,现如今,这四铺壁画分别栖身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堪萨斯城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和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

  大洋彼岸,难说再见。

  国宝回归,谈何容易?

  一

  2014年初,也是机缘巧合,一次对广胜寺的采风活动,令我市书画名宿、特别是在工笔画领域造树颇多的梅莹平生一种莫名的悲戚和彻骨的痛楚。

  

临汾梅莹:她,令壁画涅槃重生.......

 

  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记者采访梅莹。

  “当看到广胜寺前后两个大殿东西两侧墙面上都是光的,仅剩一些壁画的‘断壁残垣’在角落里蒙尘失色,对我的内心触动实在太大了。再一想到咱们的国宝流落于异国他乡,心中更不是滋味。”梅莹告诉记者。

  梅莹萌生了一个大胆想法——求人不如求己。何不靠自己一支支生花妙笔,以创作临摹的崭新尝试,让广胜寺壁画重回大众视野,闪耀聚光灯下,登上主流舞台?

  “广胜寺壁画从元至明时间上跨度大,当时的画师大致为七八班人马,风格各异,艺术性强,既具有吴道子遗风,也有当时的壁画大师朱好古等人的作品,还有宫廷画师的作品。尤其是水神庙的壁画,属于非寺观佛教题材的,风俗民情的东西,这类题材在全国较少,绘画方式多种多样,文化价值、史料价值兼而有之。其中有山水楼阁、人物、花鸟、鞍马等,想象丰富比较少见,整体艺术水平极高,有较强的艺术交流价值。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一睹这些壁画本真最美的一面,同时也为了宣传我的家乡——临汾。临汾有五千年的文明,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块风华宝地有太多太多原汁原味,值得挖掘的文化遗存。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临汾走一走、看一看,作为当地的一个艺术家,在自己尚有能力去做这件事,我愿意拿起手中的笔去再现它的美,讴歌它的美。”梅莹暗下决心。

  何谓创作临摹?梅莹告诉记者,首先工笔画、壁画的临摹就已经可以称其为创作。

  同时为便于作品日后展览,梅莹在创作临摹伊始,就为壁画统一设定好整齐划一的规格尺寸。

  再者,年代久远,岁月沧桑。现今所能看到的广胜寺壁画或多或少都有了风化剥蚀、斑驳失色的痕迹。加上很多部分已漫漶不清、色彩减退,更有甚者已大面积脱落。特别是壁画还曾经历揭取和切割,无异于毁灭性破坏,给接下来的临摹创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正因为有许多地方都看不清楚,需要猜着画,或是推断着画,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具有开放性思维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从而令作品更趋完整完善,尽可能尽善尽美。”在尽量尊重原作的前提下,梅莹也揉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审美,为的就是能在原作基础上画得美一些、稳一些,契合壁画的当时特点,使这些作品既具有宋元的绘画风格和绘画精神,又富于当代人的审美与时代精神。

  广胜寺壁画距今已有700多年,但自始至终没有人去系统地全景式临摹过。就这样,梅莹成为700年来“吃螃蟹”的第一人。

  二

  “梅莹,你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揽下这么个苦差事,到底是图个啥?”梅莹告诉记者,在创作临摹壁画的过程中,身边好友诸如此类无法理解的声音,一刻都没有消停过。

  “我不为别的,就是出于艺术家为家乡的担当。身为艺术家,当有责任和义务发现家乡壁画的美、挖掘它的美、展示它的美。”梅莹总会如是回应。

  也是艺高人胆大。前后历时三年半,面对工程巨大,任务繁重的壁画创作临摹工作,梅莹面无惧色等闲视之,一己之力单枪匹马,百折不挠矢志不渝,一以贯之从不言弃,于今年11月初,成功独立创作临摹完成了96幅、共计407平方米的广胜寺壁画。

  梅莹告诉记者,壁画的创作临摹分为抠图、拷贝、勾线、涂色等多道工序,无缝衔接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单是拷贝就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全部完成。”

  抠图是临摹的基础性工作,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由抠图的精细程度决定。

  而细抠流失美、法的那四铺壁画更是难上之难。梅莹跟记者回忆说:“因为没有现成照片,我也没有能力去美国,就只能通过网络去遍寻这些壁画的蛛丝马迹。”

  新问题随之而来。网上的图片都是压缩过的,像素很差,一放大就虚。梅莹只有将小图尽量放大,拿着放大镜,一点点往外抠。“明代的还稍清楚点,元代的很不理想。资料图片看不清楚,又想严格按照原貌呈现。那就只有一点点找,一点点抠,研究推敲,经验判断的十八般武艺全都用上了。这一过程是最艰苦的,体力、脑力、精力、注意力都需要超常付出。”梅莹苦笑着说。

  接下来的拷贝是为作品定基调,决定整幅画作日后的形态走势。这一环节全部是用铅笔手绘完成,基本上还原再现了原作的框架、轮廓和部分细节。在梅莹看来,拷贝是对自己耐力、体力、脑力、能力的高强度综合考验,辛苦至极。

  梅莹先用碳素笔将抠出来的图像画于纸上,拍照放大后,再用铅笔慢慢拷贝,这是对耐力、体力、能力的综合考验,也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图像中斑驳、脱落、缺失的部分,她凭借临摹壁画的经验和广胜寺壁画的特点,小心翼翼地揣摩原作者的用意和着墨,一步步推敲着进行补充完善,只为更加真实、客观地表现原作的艺术面貌。

  因为原作中很多部分都看不清楚,这就需要自己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尽量去画,而且要力求完整,并非单纯的临摹。这其中,又以树和水最为难画。“水分为急流、瀑布、湖水、湍流、波浪、平湖等,都需要借助不同的线条表达准确。”进行拷贝时,梅莹累到一度连话都不想说的程度。

  勾线则是用毛笔勾勒线条,也是相对轻松享受的一个阶段,如同写字一般。虽然有很多大长线条,虽然有的地方特别细微,但经历了抠图拷贝的双重洗礼,这些工作主观上已经变得容易。唯一的要求就是特别静,不能受外界干扰。

  涂色也是非常困难的,首先不可能跟原来的颜色一模一样,调色时要特别注意格调统一整体协调,还要尽可能地忠实原作,要画出古风古韵古色古香,色彩要有历史沧桑,画新如旧,不留斧凿加工的印迹。这对调色设色和把握色彩的能力要求都非常高。

  

临汾梅莹:她,令壁画涅槃重生.......

 

  观众在观赏梅莹临摹创作的广胜寺壁画。

  三

  临摹进行一年多以后,梅莹明显感觉有些体力不支。不单单是身体上,在心理上也有些吃不消了。

  “惰性是人的天性,没有人老想吃苦。可是由着自己的惰性,不想画就不画的话,这项工程就没有办法坚持下去了。”在意志出现松动的时刻,梅莹坚持自己给自己打气。

  梅莹告诉记者,进退维谷的那段时间一度令她非常痛苦,心灵上备受煎熬。特别是中午睡醒后内心会十分纠结挣扎。确实,每天闭门不出一心临摹,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无法与外界正常沟通联系,短时间内或许还能克服,但长此以往遥遥无期,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

  我不能意气用事半途而废,一定要善作善成善始善终。要有韧劲,才能干成。最终,梅莹内心的呐喊战胜了一切杂音与干扰。但是这种怠惰的心理如不能迅速得以排遣,肯定不会处在一个理想的创作状态。

  于是,梅莹决定用唱歌来调解心境,只要一感觉累了烦了,身心俱疲时,她就敞开嗓子高歌一曲纾解压力。很快,借助音乐的独特魅力,梅莹很快走出了那段瓶颈期。

  而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就如同过山车一样,去了又来跌宕呈现。画云雾的时候,梅莹总是无法准确捕捉到壁画原有的神韵和灵气,这让她懊恼不已,却又无人可问。“当时我连续几天都坐卧不宁,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思考解决方案。”梅莹说,没有别的办法,就是一遍接一遍反复不停地去观察壁画中云雾的每一个细节构成,从原作中找寻问题的答案。

  “这个梦想本身是有能量的,‘想’也是有能量的,这个能量会源源不断地涌来,提醒我梦想一定可以实现。因为不坚持,任何理由都会让你退出放弃。放弃是容易的,而坚持到将作品完成,自己依旧保持健康快乐年轻的状态则太不容易了。但是自己能够做到,当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某一个梦想时,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会为之让路。”梅莹告诉记者。

  克服惰性负面情绪,打消一切妄念杂念,抱定初心向着梦想,梅莹,咬紧牙关继续前行。

  四

  《太宗巡行图》,是梅莹创作临摹广胜寺壁画作品中第一幅山水、人物、楼阁都包罗的壁画,原作无论是在树木灵动、人物神韵、亭台楼阁和云遮雾绕等环节都可谓形神兼备拍手叫绝。

  也正是这幅画,让梅莹一开始就犯愁。

  因为不知该从何处着手,又无人可问。

  她只有不断地读画,不停地追问内心……

  “或许人生就是这样,越到高处人越少,可供交流提问的更是寥寥可数。好多问题只有问自己,问自己的潜意识,问古人。跟古人学东西,越到高处越寂寞。所以说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炼,受得了辛苦,不厌付出,不厌其精,一丝不苟才能成功。天才从来都是许多许多的付出之后产生的。”回望自己创作临摹的心路历程,梅莹感触良多。

  《太宗巡行图》完成之后,韦陀殿《诸仙赴会图》的临摹难度也非常大。因为无法看到整体,只能一张张画,东西又特别多,方寸之间都藏着太多东西与色彩。

  《诸仙赴会图》梅莹足足画了一个星期,可是进度却微乎其微。迫不得已,梅莹只好转移战略重心,先把《诸仙赴会图》搁置起来,先去画相对容易的《十二圆觉图》。

  “同时在画的过程中也会不断积累经验,到时候再画应该就更有把握和心得了。”梅莹回忆说。

  在创作临摹流失美国的那铺《药师佛佛会图》壁画过程中,光是上颜色一项,梅莹就用了56天时间。“因为原作风格实在是太精细微妙了,光是云就分好多种色彩。我手头上没有一丁点儿资料,只能大海捞针似地上网搜索,可找到的照片像素都极其有限。不但人物坐姿不好准确把握,衣服上的饰品也模糊不清,小的细节更是没法分辨清楚。”

  三年半的时光里,梅莹就是这般一个接一个的难关闯过来的,每每以为这个难关过去就大功告成了,谁曾想总是“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在临摹《龙王行雨图》时,光是龙王身上的花,梅莹就画了整整一天。“不得不承认古人真是细致,对壁画的每个部分都有交代,都有变化,每个地方都精细化到了极致。画画的过程中,我能体会很多那指甲盖大小的一点地方,哪怕是遮掩在某些物体后面的东西,哪怕只是一个飘带,真是全部都有来路有变化,实在是太伟大了。佩服佩服,敬畏敬畏,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真是太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了。一丝不苟正是艺术的内核和精髓。”对于笔画背后的潜藏深厚功力和工匠精神,梅莹表示由衷地叹服和感慨。

  

临汾梅莹:她,令壁画涅槃重生.......

 

  图为梅莹临摹创作的广胜寺壁画《龙王降雨图》。

  五

  创作临摹间歇,梅莹养成了把阶段性的感触体悟即兴写在笔记本上的习惯——“一个人走很孤独,一个人走也很自由。一个人走,只有自己和壁画对话,听不到别的声音,从而更纯粹。一个人,想依靠别人,没法依靠;活儿想推给别人,推不出去;想问别人又不知问谁,只能反复研究作品,反复地询问自己,只有问自己。”

  “像登山一样,往下看,也不往山顶看,就看着眼前和脚下,不断地登攀着,累了就休息调整一下,不累就画,挤出一切可以挤出的时间,轻松享受这个过程。要虚心学习古人壁画的技法和精髓,多体会。画出自己心中最好的壁画。”

  “一开始的时候都不觉得有多累,而快结束的时候,就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累了。就像是运动员冲刺一样,感觉真是竭尽全力,腿都迈不动了。”有多少次这样的感觉,梅莹已经记不太清了。一幅又一幅,一遍又一遍,要有耐力,更要有韧劲。

  进入2016年11月下旬后,水神庙西墙壁画12幅的《龙王祈雨图》也临近尾声。这也是三年多来,梅莹最为耗时费力的一幅创作临摹作品,前后用时超过三个月。

  “怎一个累字了得。”梅莹告诉记者,原作是精品中的精品,人物鞍马、山水花鸟、楼阁器皿等多种元素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对人物的刻画又极尽细微,临摹伊始,梅莹就暗中给自己鼓劲,一定要仔细画认真学,复制当时的气象万千,重现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临摹《龙王祈雨图》时,梅莹基本上始终都是站着创作,因为要不断地去挑选配制各种颜料,各种辛苦。很少有片刻可以静下来、坐下来的时候,她总是不停地跑过来跑过去,思考这里构思那边,体力加脑力,半刻不得闲。

  “山水和花鸟画完后,本想着画人物时会稍稍提速一些,没想到根本就快不起来。”梅莹苦笑了一声,“因为每一个地方都很细腻。古人的艺术精神真是值得敬佩!古人之伟大在于细致入微,每一个地方都没有草率的,没有粗犷的成分。特别是还要画出变化与色彩的过渡,画出精彩与丰富。要学古人的一丝不苟的艺术精神和细致入微的布局神态。”梅莹再次沉下心来,不骄不躁,自如自在地仔细去画,乐在其中享受过程,抓紧时间却又不慌不忙。

  事实上,这一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困难攻坚历程,不单是对梅莹画工的修炼过程,更是一种未知潜能的激发提升。不知不觉中,梅莹在不断突破逾越着自身的极限。

  感觉在一步步提高,一步步超越自己,把自己锤炼得成为自己心里想要的那个人。

  “在整个创作临摹过程中,老公给了我最大限度的理解与支持,没有他的全力支持,这项工作根本就不可能完成。”梅莹告诉记者,在创作临摹的拷贝环节,由于生怕来回跑耽误时间,自己经常不回家吃饭。于是老公也就跟着她今天这个小摊上吃面,明天那个小铺里喝粥,节省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实在累的不行了,就在沙发了小眯一会儿,然后继续投入“战斗”。

  辛苦并快乐着,辛苦并享受着,辛苦并成长着。

  六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有太多太多的人为人类,为民族,为家乡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我为祖国,为家乡做这么点小事,也没有什么。”对于自己顺利完成广胜寺壁画创作临摹的现实意义,梅莹一笔带过举重若轻。

  因为梅莹有着浓浓的乡土情结,深深热爱着自己家乡。

  对梅莹来说,创作临摹广胜寺壁画,让它们重焕活力蜕变新生,进而让更多的人所熟知了解,是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打造文化巨作,打造文化精品的一种的文化自觉和热爱家乡的担当意识。

  同时,这也是一个绝佳契机。广胜寺壁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同时也是临汾文化的一张响亮名片,对其进行修复创作临摹工作,必然可以更好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传临汾、推介临汾。

  “广胜寺壁画创作临摹,是中国精神、中国传统和中国文化的一种具体呈现。我坚信只有用真情实感表现出来的作品才有恒久的生命。对我而言,创作临摹广胜寺壁画就是用我最真实的情感所表达呈现出来的有生命力的作品。”梅莹说。

  一己之力背负临汾文化弘扬承传之重任;

  志存高远打造临汾旅游品牌叫响之契机;

  对梅莹而言,广胜寺壁画创作临摹虽已告一段落,但是身为文化工作者主动服务助力家乡发展的文化自觉和担当意识,却一刻也不会停滞。

  只因,胸中有大爱激荡,创作便进无止境。

  记者 王小庚/文 李虎威/图

测试广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