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特别推荐>文化>正文
汪少潭《贵清山赋》

2019-03-04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King 点击:

分享到:

 

汪少潭《贵清山赋》

贵清山赋(1)

汪少潭

山贵青乎?抑贵清耶?

青山者,或莽莽苍苍,郁郁葱葱;或山环水抱,云遮雾罩;或悬崖峭壁,飞流直下;或鹿鸣蝉噪,鹰逐兔跑;皆眼中之景,寻俗之物也。

清山者,或清泉石上,明月松间(2);或采菊东篱(3),相看不厌(4);或梅妻鹤子(5),对影成三;或花开花落,云舒云卷;乃胸中止境,天地至觉耳。

吾同后者矣,当为贵清山赋!

汪少潭《贵清山赋》

然久闻贵清一山,集黄山之奇(6)、华山之险(7)、峨嵋之秀(8)、九寨之美(9),实非三言两语可以带过;至于千峰竞秀、万壑流云、飞瀑鸣潭、清丽秀逸,亦非一知半解之人可以详叙;更兼怪石嶙峋、古刹亭殿、桥廊暗栈、巨木参天,三十里贵清峡山重水复、鸟语花香、云腾雾绕,峰回路转,恰似秦晋遗韵,世外桃源;果然陇右(10)宝地,天上人间。

汪少潭《贵清山赋》

登斯山也,上下有别焉!上有贵清仙境、西方胜景、断涧仙桥、灵岩古洞、禅林挂月、古刹钟声、万壑松涛、洗脸清池,八景旖旎,风光无限;下有龙川河横穿全境,一 步一景,万千化变!沿峡谷步行,溪流两边,奇山峻峰,形态各异;珍禽异兽,随处可见;堪比三峡神采,江南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汪少潭《贵清山赋》

念吾初登,已过而立,父兄三人,实为上坟。土墙一圈,烟硝金戈铁马;海内之最,蜚声元代墓群(11)。元初明末,深埋十有四代;荒山野岭,长眠二百余人;麦苗青青,不见翠柏苍松;杏花遍地,难觅红粉佳人;一砖一瓦,皆列国家文物(12);但寄哀思,礼赞铁骨忠魂。

悲夫!

茶酒祭奠,祖宗尝乎?

纸钱成灰,先人捡乎?

既已作古,魂灵安乎?

愚晚长恨,可为歌乎?

汪少潭《贵清山赋》

恍惚之间,吾遇一人:金甲花翎,相貌堂堂;龙泉红缨,器宇轩昂;雕鞍赤兔,蟒袍黄裳;面如青铜,目射星光;声如洪钟,语重心长:莽莽大地,至伟者山,至善者水,至贵者人耳!汝岂知之乎?

吾大惊,无以对。

汪少潭《贵清山赋》

于是下马,和颜悦色,执吾手,告之曰:人之贵,贵在三清。

义起歙州,数十城力挽狂澜;忠昭唐代,千百载正气浩然。拥兵十万,华公以天下为己任;为政宽宏,吴王以休养济苍生。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生为人臣,造福百姓;死封大帝,护佑乡邻。有情有义,无私无畏;清白做人,谁比世华?(13)

汪少潭《贵清山赋》

躬耕于畎亩之间,游牧于陇山之上;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以百夫长之勇,守数万人城池;从久攻不克,到孤立无援;以一人之性命,换满城之百姓;大义凛然,虽降何耻?至于入川,财物不取,美色不见,唯车载马驮书简以归,分经史子集之类,造万卷楼而藏之。保华夏之文脉,开四库之先河。忍辱负重,克己奉公;清正做事,谁比世显(14)?

汪少潭《贵清山赋》

汝既入仕,立足陇原、放眼世界;身居锥瓦小天地,胸怀日月大山河(15);堪为族中麟凤,子孙典范。然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若居庙堂之高,则为国分忧;如处江湖之远,则为民解难!居功不自傲,见疑不自弃。公私之事,不可怠慢;祖宗之法,不可易变;上报国家,下兴故园;始于勤俭,终于清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汝岂知之乎?

吾点头,对以然。

汪少潭《贵清山赋》

复问之曰:先生既知吾事,敢问是否同宗?

飞身上马,振臂高呼曰:“吾乃华祖三子达(16)耳!唐时守边,拜别父母;征战杀伐,戎马倥偬;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浮尸遍野,历历在目。国公尚书,于世何补;富贵荣华,何如结庐。一日三省,唯有自悟;我爱和平,我念故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抱朴守真,静养天年。一人之静,万人之欢;一时之静,万世之端!我独我孤,我种福田,播撒清气,天地人寰!”

汪少潭《贵清山赋》

吾闻此言,感慨万端,坠蹬扶鞍,忽然不见。

果蔬犹在,香烟已散,长跪稽首,唯有青山。

于是呼父唤兄,直奔贵清山。

汪少潭《贵清山赋》

注释:

(1)贵清山:贵清山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南72公里处,是陇中黄土高原最为奇秀的自然风景区现为国家AAAA级森林公园,被誉为陇中的“小华山”、“贵清仙境”。 因其绵延长达18个村社,故有“贵清十八村”之说。 贵清山为石灰岩地带,群峰林立,怪石如云,森林公园林地面积3.2万亩,原始森林遍布,有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500余种,称为天然植物园。

(2) 清泉石上,明月松间,此句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3) 采菊东篱,此句出自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汪少潭《贵清山赋》

(4)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全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后两句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5)梅妻鹤子:文化典故,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比喻清高或隐居。宋时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植梅花饲养仙鹤,终生未娶,人谓“梅妻鹤子”。

(6) 陇右:“陇右”一词则由陕甘界山的陇山(六盘山)而来。古人以西为右,故称陇山以西为陇右。古时也称陇西。陇右地区位处黄土高原西部,界于青藏、内蒙、黄土三大高原结合部。

汪少潭《贵清山赋》

(7) 黄山,中国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在“中华十大名山”排名中居第四位,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是安徽旅游的标志。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曾对黄山的秀丽这样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后被当地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8) 华山,又称西岳,为五岳之一,位于中国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西距西安市120公里,秦、晋、豫黄河三角洲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河,扼西北进出中原之门户。华山山体倚天拔地,四面如削,更有千尺幢、百尺峡、苍龙岭、鹞子翻身、长空栈道等十分险峻之地,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华山共有五峰,即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中峰玉女,南峰落雁,北峰云台。华山1982年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被国家文明委、建设部、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4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A级旅游景区。贵清山赋(定稿)

(9)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为峨眉一大特色。峨眉山是上古学仙修道圣地之一,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主要崇奉普贤大士,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李白发“峨眉高出西极天”、“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之赞叹。

(10)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距离成都市400多km,是一条纵深50余km的山沟谷地,总面积650.74hm²,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因沟内有树正、荷叶、则查洼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1978年建立,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汪少潭《贵清山赋》

(11) 汪氏元代墓群: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城东南两公里的徐家坪东坡地,系元代陇右王汪世显家族的墓地。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墓区呈三角形。从蒙古海米矢已酉(公元1249年)至明万历丙辰(公元1616年),历经十四代,计三百六十多年。据史书记载,汪氏系旺古族,金、元、明三代,累官多人,史书上有传记及列名者达三十余人。自金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至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汪氏家族人死后,均葬于此地。

(12)在《重修漳县志》上也有“南山在城五里,一名汪古山,元陵右王世显墓在东麓”之记载。由于元代统治者实行“薄葬”的墓葬制度,元代大型墓很少,汪氏墓群是我国保存完整且比较少有的家族元墓群,是我国最大元墓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海内之最”元墓群。

(13) 汪华(公元587年—649年),原名汪世华(归唐后避李世民名讳,改名汪华),出生于歙州歙县登源里(今属安徽绩溪),他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为保境安民,起兵统领了歙州、宣州、杭州、饶州、睦洲、婺州等六州,建吴国,称吴王,促进了当地各民族之间融合、实施仁政、吴国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在群雄争霸战火纷飞的年代,唯独吴国安宁祥和;武德四年,吴王汪世华为了促进华夏一统,他审时度势,不计个人得失,说服文臣武将,主动放弃王位,率土归唐,被大唐皇帝李渊授予上柱国、越国公、歙州刺史、总管六州军政;贞观二年,因忠君爱国,被唐太宗李世民授予执掌长安禁军大权,后又委以九宫留守,辅佐朝政,位极人臣。逝后,唐太宗赐其谥号“忠烈”!汪华集儒释道于一身,文韬武略,拥有非凡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空前绝后的政治谋略。自唐代至清朝,唐玄宗、宋徽宗、元世祖、明太祖、乾隆帝等,历代帝王多次下诏,把他作为忠君爱国、勤政安民、始终维护华夏统一的典范来表彰;李纲、赵普、苏辙、朱熹、岳飞、文天祥等,历朝文臣武将赋诗题词,把他作为千秋楷模来赞颂;江南六州百姓奉其为神,喻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太平之主”,建祠立庙七十余座,四时祭祀,千年不辍。有联赞曰: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重千古;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

(14) 汪世显,原是金国巩昌便宜总帅,金国灭亡后的第二年(公元1235年),他所坚守的金国最后一个堡垒——巩昌(今陇西)城在被围数月后,粮尽援绝,危在旦夕,汪世显被迫出降。从此以后,汪世显及其儿孙们在蒙古人的旗帜下冲锋陷阵,效命疆场,在统一中国的战争及后来削平蒙古诸王的内乱、平定西南少数部落贵族的反叛中保卫西南、西北边境的历次战斗中屡建功勋,足迹所至,遍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及云南广阔地域。从汪世显到其曾孙五代,贯元朝始终,“为官者一百八十余人,其中王者三(汪世显、次子汪德臣、孙子汪惟正),公者十”,即著名的“三王十国公”。汪氏一门至少有3位“附马”(汪良臣、汪惟勤、汪隆昌)。许多人荣膺最高军阶“龙虎卫上将军”(正一品)、“金吾卫上将军”(从一品)、“镇国上将军”(正二品)、“安元大将军”、“昭勇大将军”(从三品)、“明威将军”、“武略将军”等。其生前或死后封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资政大夫”(正一、二品衔)的多达30多人。在我国封建王朝史上较为罕见。

(15) 语出汪少潭《自励》,原文为:“躬耕砚田称野夫,搏浪墨海号游龙。身居锥瓦小天地,胸怀日月大山河。”

(16)汪达,汪华第三子,唐时袭封越国公,镇守陇西。民间有“先有汪家人,后有陇西城”之说,漳县的汪世显家族就是他的后代。本文作者中提到的上坟,正是指去元墓群上坟。

汪少潭《贵清山赋》

测试广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