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胜辉,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专职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
自我感悟:
“纯”有多种含义,词条甚多。解释为:纯正,纯净,纯然,纯熟等。总之:专一不杂。
“纯”有多种含义,词条甚多。解释为:纯正,纯净,纯然,纯熟等。总之:专一不杂。
书法概念中的“纯”,则多用来描述一种信息,当这个概念与古代经典法帖相对应时,更多的指向以“二王”为代表的风格体系。我的行书实践也在循蹈着“二王”体系一脉,并孜孜于对“纯”的追求。
同道书友对我的行书作品多用“纯”这个字来形容,至于纯到什么程度我不得而知,但我想,自然是越纯越好,这的确源于我对“纯”这个字的痴迷,对古人作品中那种耐人寻味的纯粹的偏爱。然而这个纯又不仅仅是对我个人书风的判断,因为“纯”不是形容风格的专用概念,它更多应指我的行为与理想境界的追求,它的外延宽广深邃,使我心向往之。
“纯”是明确,是拨云见日的豁然开朗,如鸿朗畅达般的鲜明清辨。明为知,“知道者必达于理”。确为立,“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纯”是简约,大道至简,简约是“沈繁削尽留清瘦”后提纯,是赏心只有三两枝式的高度概括,形简意长。简营造想象的空间,空间蕴含着无穷的意味。
“纯”是静谧,是心境的淡然无极。淡若清虚,“虚静怡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在“润物细无声”中心绪总被体物入微的浸透。
“纯”是清澈,如水一样的晶莹剔透,就如同“疏影横斜水清浅”一般,清的让你一览无余,仿佛这水中的一切离你太近,近的触手可及,结果是它的清澈使你对水的深度产生了误判……
我喜欢纯净的学习状态,纯而净的创作环境,纯会使你安静,投入,沉着,笃实。
书法概念中的纯,是对古人经典作品中整体气息的准确把握,这即体现在技术手段的纯熟,又体现在内在韵质上。对于风格或什么“个人符号”我没考虑太多,我感觉古人“符号”就很好,它就如同美妙的音符——这美妙的音符使我沉浸在它的旋律中,去品味,去享受,去领略一个“纯”。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