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社会关注>正文
刘建文:携玉一生 收藏怡情

2018-11-21 来源:中国时尚新闻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

分享到:

凡是见过刘建文的人都有这么一个印象:和气儒雅。在与刘建文交谈了近两个小时后,脑海里只有一句话来解释这一烙印般的印象从何而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初识古玉 钟爱一生 当问……

刘建文:携玉一生 收藏怡情

凡是见过刘建文的人都有这么一个印象:和气儒雅。在与刘建文交谈了近两个小时后,脑海里只有一句话来解释这一烙印般的印象从何而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刘建文:携玉一生 收藏怡情

初识古玉 钟爱一生

当问刘建文如何开始自己的收藏之路时,他回忆道:“那是20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块古玉,由此爱上了收藏。”自那以后,刘建文便无法控制发自内心的对艺术品的狂热,通过近30年的收藏,积累了玉器藏品数千件,并获得收藏界的一致赞赏与好评。

渐渐地,刘建文已经成为全国远近闻名的玉器收藏家和鉴赏家。加上他秉承“诚实守信、义利并举”的儒商精神,朋友们遇到收藏方面比较纠结的事情,“找刘建文去”已成共识。“这是朋友对我的肯定。我把这些认可也看成鼓励与鞭策。毕竟我要对得起大家的信任吧?”刘建文笑着说。

那么他收藏的古玉今天的经济价值如何?爱玉如命的刘建文笑道:“当然都是无价之宝,因为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刘建文认为,古玉只要有文化内涵,那就一定有价值。在中国几千元可以买到的玉币,在外国可以卖到几万元。十多年前,刘建文曾以5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块良渚文化时期的古玉,现在这块古玉价格翻了数十倍。与大多数藏家在价格高涨时抛售藏品的做法不同,刘建文惜售在圈里是出了名的。曾有美国收藏家以200万元收购他的一件藏品,他只是一笑了之。

刘建文每得到一件的藏品,都会为之设计一个合适的底座,有时甚至不惜成本选用上好的木材。他的不少藏品,仅底座的成本就好几万元。“好马配好鞍”,在刘建文这里,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头禅,而是他用心呵护藏品的基本态度。

笔者好奇地问:“你的宝贝会忍痛割爱吗?”没想到刘建文爽快地答道:“肯定会啊!以藏养藏,才能长长久久。只出不进,不符合能量守恒原则。”在刘建文眼里,收藏玉器是自己最大的爱好,多与同行交流,才能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入行20多年,在我眼里,玉石不再是一块‘顽石’,而是一个有灵性的、可以与之进行心灵对话的朋友。”

刘建文:携玉一生 收藏怡情

取之民间 回馈社会

除了将大部分心思倾注在玉器上,对公益事业情有独钟,热心参加公益活动,在刘建文的生活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与惜售藏品不同,对公益活动,出钱、出力、捐物他毫不含糊。

“我认为收藏一定要为社会服务,那样才能体现出收藏的价值。所以,我以收藏为媒介,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们能领略到祖先们创造的文化成果,为弘扬传统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说起做公益的初衷,刘建文朴实的话语中满含着儒雅与大爱。而这份儒雅与大爱,与刘建文是一诚长老的入室弟子有关。

一诚长老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2002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爱国爱教,道风好,佛学造诣高,在佛教界有着相当高的威望。

说起与一诚法师的缘分,刘建文立马收起谈玉时的笑逐颜开,变成了一脸的敬慕。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朋友一起去广济寺拜访一诚长老。一诚长老初见刘建文就觉得很有缘分,送了他自己写的字和弘扬佛法的书,过了一段时间,又收刘建文为他的入室弟子。从此之后,刘建文每年都去广济寺看望一诚法师,并听他讲佛法。

当问到一诚法师对他最大的影响时,刘建文感慨地说,最大的改变就是整个人“静”下来了,戒掉了以前的浮躁,懂得了大爱的思想。

刘建文的企业华夏壹心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蒸蒸日上,显示出他过人的经营能力,但他的追求不止于此:“我的公司是做文化传播的,平时和收藏品、艺术品打交道很多。这项工作有利于我对玉器样式和结构的熟悉,但总觉得不够深入。有时我就想,要是哪天我能亲眼见到真正的上好古玉,该有多好!正是当初这个朴实的想法,引导我走上了玉器的收藏之路。而这一走,就是近30年。”

“人生就一个缘字。玩玉同样讲究缘分。缘从何来?那就是,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有一个聪慧的大脑。生活有时候需要一些放弃,放弃那些过于强求的,你才会发现生活之道。”

富于收藏,精于鉴定,让刘建文的玉器收藏之路越走越宽。通过玉器收藏,他也得以实现了自己回馈社会、弘扬传统文化的初衷。

刘建文:携玉一生 收藏怡情

收藏怡情 探究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玉器最具中国人的个性,最符合中国人的心理。刘建文喜欢研究一件藏品背后的成因,甚至会花大量的心思与时间去探究它对时代产生的影响,以及它消亡或式微的原因。

“要成为一个快乐的收藏家,就必须先了解中华文化。”刘建文说,首先要常到博物馆参观,阅读考古出土资料,收集古玉残件破片标本,参加古玉研习鉴赏班和讲座等;其次要拜真正的收藏家为师,从众多藏品中进行鉴定比对,看得越多越能增强眼力。“藏玉不能浮躁,一定要以学识做基础。只有了解并热爱中华文化,才具备藏玉的资格。”

收藏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启示。中国自古以来,各代帝王就一直对玉情有独钟,所以玉成为了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一种特有收藏品。

“中国古代一直推崇‘君子如玉’的传统美德,君子文化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王公贵族,都以被称为君子为荣。既然自称君子,自然是以君为贵,所以君子文化可以说是帝王文化的一种延伸。刘建文还告诉笔者,目前民间有着大量不见于史载的新器形古玉,在印证史料暂付阙如的情况下,需要谨慎下结论。“你可以怀疑广大收藏者的眼力,但不可轻易否定老祖宗的东西。比如早期人们看不懂良渚文化玉器,认为是汉代玉器,20世纪70年代考古发现了良渚文化后才真相大白。”

随着近年来古玉市场的不断升温,每年玉器的价格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市面上便充斥着不少鱼目混珠的新、假、破的玉器。刘建文告诉笔者,国内对古玉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至今在古玉研究方面都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没有标准件,也没有科学的测试手段,完全靠经验。”

而经过多年的摸索,刘建文总结出了鉴定古玉的五种方法:第一看外形,古玉经过几千年泥土和矿物质的侵蚀,会产生深入到玉器肌理的蚀斑点、钙化斑和沁色,珍品的沁色色彩多种多样,分布均匀自然,而现代染料仿造的沁蚀则色彩僵硬;第二看神韵,自古以来得到一块好玉不易,因此每一件玉器都会经过精雕细琢,上好的古玉一定是神形兼备的;第三看工艺,不同时代有符合当时特点的工艺特征,如有超越时代的工艺特征便是赝品。古代玉器工具较差,表面会留有凹凸的沟纹,而现代机械仿造的玉器则非常平整;第四看氧化层(包浆),天然的氧化层富有光泽,表面看起来坑坑洼洼的蚀斑点,摸上去犹如婴儿皮肤一样光滑温润。而仿品通常是以机器抛光,或将玉器放入油锅中煎煮,成品泛着“贼光”,很不自然;第五看材质,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时代的古玉基本都是就地取材,东北红山文化所使用的玉质是岫玉,而浙江良渚文化所用的是透闪石和扬起石。如果良渚文化的器型出现在新疆和田玉质上,那这件玉器就很可能是仿品。

刘建文对初入此行的玩家的建议就是量力而行,有多少米做多少饭,这也是他二十多年来用金钱和失败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收藏切忌入不敷出,一个人的财力再大,与浩瀚无边的文物相比也是九牛一毛,没有人能将所有心爱之物全部收入囊中。收藏是性情的陶冶,不是单纯的财富聚集,一旦过头,乐趣一定会变得不那么乐,也没趣了。
刘建文:神州杂志社常务副社长、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华夏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艺术品鉴定评估师、华夏壹心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陶伟 编辑报道)

 

(编辑:文硕)

测试广告条
京ICP备160664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