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社会关注>正文
贺疆:轮回——“后水墨时代”的终极之问

2018-12-29 来源:中国时尚新闻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

分享到:

贺疆:轮回——“后水墨时代”的终极之问

  展览名称:轮回——2018后水墨时代展

  学术主持:贺 疆

  学术支持:张子康、赵 力

  参展墨家:门秀敏、温中良、姜云宗、姚卫国、高 宏、王路刚、韩静霆、隋 牟、沈 锋、梁建平、杨素群、石军良

  展 览 期:2018/12/31

  开幕时间:2018/12/31 下午 15:00

  闭幕时间:2018/12/31 下午 17:00

  展览地址:798艺术区 第零空间

  轮 回

  ——后水墨时代的终极之问

  文/贺疆

  绘画始于抽象。抽象—具象—抽象,中国的水墨发展轨迹走得是一条轮回之路。

  绘画始于抽象,这个命题,其实很简单。但是一直以来为人们和理论界有意无意地忽视。中国水墨特有的表现风格,从早期的符号记事,石器时代的陶器装饰图案,原始图腾绘画和甲骨象形文字起,到工笔再到元至明清乃至近代的文人画,中国水墨的演变上大体经历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

  中国的水墨,不仅是一种艺术程式,也是一个艺术史的概念。

  回顾中国的绘画史,绘画发生的历史起点,是对客体具体分析之后的抽离出的象形,达到的效果恰是形式上的抽象,高度概括、高度简化、高度凝练、高度抽象。原始绘画这种减缩性和抽象性,是中国文化的起点,文字的起点,艺术的起点,也是历史的起点、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性的结果和艺术发展史的重要节点。中国水墨发展到今天,是该回归到历史起点的抽象中去的时候了。也就是说,水墨走了一圈之后回到起点,重新生发,开启新一轮的轮回。

  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四分之三湮没做风流云散,唯有华夏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断,究其原因,古中国文明的延续 ,除了地理因素、政权形式、人口基数、农耕为本、文字纪事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文化没有间断传承和繁衍。自古以来,中华传统文化,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强大的融合力、容纳百川的同化力。儒释道的阴阳哲学观、孝悌秩序、善征无我等,给予华夏民族以强大的内化力和柔韧性。外儒内道的中华文化犹如那太极,韧性绵长,阴阳有序,轮转生发。

  轮回,是梵语Samsāra的音译,意思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轮回的初期思想颇为朴素,不局限,世间万物一切有情众生皆入轮回道。佛教加以发展,成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果说。按照唯物主义的视角,就是物质循环往复的过程,整个过程中能量守恒。用轮回说中国水墨,其实并不是要水墨回到最初的原始状态,而是水墨的内核应该回归到初始之元,也就是水墨的元神所在。

  那么,什么是初始之元呢?

  《黄帝四经》云:“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恒先之初,迥同太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 神微周盈,精静不熙。古未有以。万物莫以。古无有形,太迥无名。天弗能覆,地弗能载。……抱道执度,天下可一也。观之大古,周其所以。索之未无,得之所以。” 作为宇宙本原的道包罗万象,浩广而没有边际,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四季更迭、昼夜交替,荣枯变换、柔刚转化,天地间的规律,主宰着万物的变化。

  石涛《画语录》开章云:“因太古无法。养者,因太朴不散。不散所养者,无法而蒙也。未曾受墨,先思其蒙:即而操笔,复审其美,自能开蒙而全古,自能尽变而无法,自归于蒙养之大道也。”题跋回应了《画语录》的开章:太古无法,太朴 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于人心。” “太古无法, 太朴不散”是道,是无,是无中孕育着有,即生一画。“太古无法,太朴不散” 是孕育着生命的大地,它既是人类早期艺术的逻辑起点,又是哲学、文化和历史的起点。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艺术是人类最基本的语言形态。在各民族的文化体系里,哲学、文化和艺术具有特殊地位。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哲学是文化的精神基石,艺术则是文化的精神长相。作为哲学和文化表征的中国水墨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流迁演变中,它依托于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形成了自己极其独特的美学理论、表现风格、艺术语言。

  笔墨,中国水墨的基本技法:笔和墨,也就是点、线、面、形和墨、色的把握。笔墨、线色的组合创作出的有意义的形式,激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和思维的哲学空间。抽象审美意识蕴涵在艺术表现形式中,这是中国水墨的根本特征。

  19世纪初叶,黑格尔曾指出人类即将进入一个缺乏美感和不利于艺术的世界。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现当代的水墨,是挣扎的、徘徊的、迷茫的。在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的传统水墨技法和水墨理念经历颠覆、解构、消解等等劫数,纯观念的艺术表达,已然偏离了方向。在当今语境下,水墨的探索基石,应该是立足本土、审视传统、追问文化、观照自身。

  跨越几个时空去对话并化古为今,内蕴的古意与鲜明的当代意识,直指传承且创新出一个范本式探索。释读水墨、水墨治学已经成为水墨学术的重要一脉,同样对诠释者要求甚高,既要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又要有化繁难为平易的水平。“深入”尚且不易,“浅出”已属难得,而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尤为难上加难。今下水墨的释读,与其说是对水墨当下的思考和探索的践行,不如说是涵育的一部深入浅出的治学之作,须得大匠运斤、举重若轻之力。

  释读水墨、水墨治学已经成为水墨学术的重要一脉,同样对诠释者要求甚高,既要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又要有化繁难为平易的水平。“深入”尚且不易,“浅出”已属难得,而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尤为难上加难。今下水墨的释读,与其说是对水墨当下的思考和探索的践行,不如说是涵育的一部深入浅出的治学之作,须得大匠运斤、举重若轻。

  释读,首要要求对主题内涵的题解的精准定位,那是东方哲学观的图释。重释要做到立足文本自身,从内容出发。落笔无论繁复还是简洁,真正要做到无一笔无来历,提笔抑扬顿挫转折宜古宜今,合“我思我故在,我在我所思”的意味。涵咏古典精华,出入诸家之说而自带主张的诚意治墨方式,以平淡心境和涂墨方式,用最自然的语言,做出最自然的表达。把久远年代的内涵择善梳理融会贯通之后的复活,才能使其不再是僵化的案头卷本,而是山水朗润韵味清隽。

  重返内心的艺术探索,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切入点,并在向传统方向的回溯中,重新寻回归宿感。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创造性的现代性的书写,这是对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做新时代语境下的语言体系的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性转化,这毋庸置疑地是当下水墨艺术的出路和方向,也为水墨探索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经验。这就是后水墨的终极意义。

  2018年度的后水墨时代展,参展艺术家12人,对应一年12个月,一个自然轮回。从另一个侧面,表达了后水墨时代对天道、自然、人伦的敬畏。本次展览,从山海经、诗经、文人画、素境四个层面,对中华文明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和追问。这就是本次展览的主旨和使命。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以图叙事”的叙事方式在战国时期已形成一种文化传统。鲁迅说“非有天马行空之大精神,即无大艺术的产生。”这部分里,门秀敏、姜云宗和温中良的水墨创作,浓墨重彩,无疑于远古鸿蒙的激荡回声。

  《诗经》,开中国古代诗歌先河,折射着当时的社会生活,它是一部人生百科全书,又是一部恢宏的中国农耕文明的画卷。它以文字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诗性时代。文明的进程,使得今日的农耕成为落日余晖。有文化担当和文化使命感的人会自觉拿起画笔,对远逝的农耕文明做史诗性地纪录、缅怀、审视、思考与探索。这可以从姚卫国、高宏和王路刚的作品里窥见一斑。

  画者,文之极也。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独有的概念,文人画的历史,也是中国绘画的思想史和批评史。它以纯正的东方意蕴、东方气质和东方哲学,从个性化和心灵化的人本,到诗书画印的高雅的文本,成为一种可思 可游 可居的精神空间。文人与文人画的关系,从韩静霆、隋牟、沈锋的作品里可以会得。

  朴素,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中华文化的生命哲学,就是回归到生命的朴素,才能意会到真正的有我之情、无我之境的况味。只有朴素,承载生命与自然的呼应,符合天道人伦的规律。梁建平、杨素群、石军良的作品,你会理解朴素的厚度和深度。

  唐人张彦远曾提出“书画同源”的深刻命题。人类早期的绘画就是文字,在此重提书画同源,不仅仅是指绘画与文字同源,更是指中国水墨与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同源、同步。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心之所欲则志归之,志之所欲则力归之。中国水墨的回归,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回归,而是推陈出新听唱新翻杨柳枝,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也许你要问,什么是后水墨?其实,后水墨,不仅仅是指未来的方向,更是对往昔的回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华严经》说“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无论走多远,都是为了回家。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得回望一下我们精神的故土,心灵的家园。这就是艺术的轮回,文明的轮回,生命的轮回。

  “岂知情动形移,取会风骚之意;阳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唐人孙过庭如是说。那么,后水墨……

  何去?

  如来!

  2018/11/29 于上林别苑

  部分参展艺术家

贺疆:轮回——“后水墨时代”的终极之问

  门秀敏 男,1954年生人,祖籍河北省曲阳。中国书画国际大学特聘教授,现任缘润堂书画艺术院名誉院长。自幼爱好文艺,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有心得,尤其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近年来在泼彩泼墨上颇有建树。

贺疆:轮回——“后水墨时代”的终极之问

  门秀敏 秘境 48x178cm

贺疆:轮回——“后水墨时代”的终极之问

  温中良 1982年生,河南舞阳人,2018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在读,师从陈辉教授。硕士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徐步教授。现为九三学社社员,陕西国画院青年画院画家,西安中国画院特聘画家

贺疆:轮回——“后水墨时代”的终极之问

  温中良 元山意象 45×60cm

贺疆:轮回——“后水墨时代”的终极之问

  姜云宗 号白云, 北京汇文阁艺术馆主人。一九六零年生于山东青岛。擅长中国画泼墨,兼油画, 注重气势 ,多取桑海风韵和抽象于具象之间, 追求富有理想魅力,致力于大海主题的探索。姜云宗的水墨画与传统的笔墨有着截然不同的韵味和境界。顺其自然又别具匠心,是一种以全新的“墨象”为中心的水墨语言。

贺疆:轮回——“后水墨时代”的终极之问

  姜云宗 大海交响曲85×70cm

贺疆:轮回——“后水墨时代”的终极之问

  姚卫国 笔名古岳,男,1958年生于河北邢台,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研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散文百家》杂志社美术主编,邢台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河北画院国画院研究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多次参加海内外大型展事,水墨创作及版画作品数度获奖,并被各大美术场馆、机构和个人收藏。 出版图书及画册多部。

贺疆:轮回——“后水墨时代”的终极之问

  姚卫国 河滩洗布图 96x90cm

测试广告条
京ICP备160664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