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特别推荐>文化>正文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2022-09-04 来源:中国时尚新闻网 责任编辑:惠子 点击:

分享到:

由成当代艺术中心主办,策展人王春辰教授策划的“光源——马东利作品展”于 2022年8月28日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幕。本次展览以“光源”为主题,陈列出艺术家马东利近几年的灯光装置作品,其中包括大型互动灯光装置作品、机械灯光作品等14件作品。作品耗费了1000支以上的老式铝皮手电筒,作品将科技隐藏于艺术之下,消解技术对艺术产生的景观,让观众更多的去思考艺术带来的意义。观者不妨踏入艺术家呈现的 “光源”隐喻,去反思“物象的表面”与 “真正的存在”的关联,去启蒙自我之“光源”。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展览开幕式现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王春辰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生院教学部主任、批评家葛玉君先生,青年策展人、独立批评家段君博士,成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孙红娟女士,艺术家马东利分别致辞。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王春辰教授在开幕式中表示:马东利的展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他在思考光和光影之外的东西,他是希望他以光的隐喻和表现,反映人的理性和价值。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追求光,人类的起源是这个世界有了光,于是就有了一切。人作为一个个体或者说主体,有时候并不理解这个世界。所以光作为一种隐喻,特别是展览起名为“光源”旨在说明光的源起、如何成为一种真实的光。在手电筒为“光源”载体的照射下,我们能看到作品在空间不断闪现、摇摆或出现一些常见的网络语言,或是时代特征语言显现在墙面上。他想由此反映我们今天的时代,光是一个更大概念的笼罩和照射,它就像是启蒙。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启蒙的意思是启示,启示的意思就是灵光一现,这个展览更像是一个体验和体悟,感受到今天这个时代不容易,躺平不行、内卷也不行,那什么才行呢?就是寻找光源,做一个真实的人,然后大家笼罩在一起,不管是学艺术、欣赏艺术、批评艺术还是机构推动艺术的人,都为艺术发挥他的光做努力。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葛玉君教授表示:进入展厅之后,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马东利先生这次展览,给798艺术区带来一种非常独特且能引发出诸多思考的艺术氛围。马东利本次展览有三个特征。

第一,马东利作品里有一种浓厚的“日常性”特征,手电筒本身就蕴藏了这一代人成长过程中暗含的关于历史、时间、记忆的痕迹。与此同时,作品《不见他者》则将个人在生活中的日常用语、网络体验等词汇,通过手电发出的光投到墙上。进而形成强烈的对比与隐喻的关系。换言之,马东利正是通过“日常性媒介”将所谓“日常性体验”进行一种去图像化的转译,呈现给我们的则是一次极具当代性视觉冲击力的景观。

第二,马东利的作品存在着一种“同质异构性”特征。他早期学习绘画,并专修舞台美术,可以看到他作品中汲取了诸多舞台美术中“光”的元素。虽然媒介由“颜彩”到“光束”,形式由“图像”到“装置”,呈现由“平面”到“空间”,接受则由侧重“视觉”到“沉浸式体验”,但带给我们的则是一种具备强烈审美感的生命气息。不难发现,作品中潜在透露出艺术家所经过的严格系统的专业训练经历。无疑,艺术家对他使用的材料媒介进行改变的同时,也在进行一种艺术观念与创作理念乃至与周边世界关系的重新诠释。

第三,马东利作品指向了一种“科技性和未来感”,这个展览是用“光”作为载体,将我们惯常的架上绘画之外饱含科技感的因子注入创作当中。正如马东利作品《你在哪儿?》,反映了他童年使用手电筒将光打到窗户上,进而产生的情绪上的刺激与变化。但从另外的意义上讲,这个机械摇臂的“光”打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才真正从他所在的混沌语境中脱颖而出,也就是说,只有光到的地方才能显现出它短暂且珍贵的真实,抑或激起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求欲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光”带来一种未来想象的可能性。从某种抽象意义上,回到对精神性信仰的诉求。总而言之,马东利先生的这个展览,无疑他的展览似乎给我们打开了一种“不确定性”语境中对“确定性”的未来想象……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段君博士表示:这次展览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感人的朴素感,这与马东利本人内在的敏锐是相契合的,刚才葛玉君教授定义这个展览具有很强的当代性,我想起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说:“一个当代人只有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晦暗或者是黑暗,这样的艺术家才是当代艺术家。”所以这个展览,我除了关注马东利先生所表达的光,还很注意他背后的或映衬出来的晦暗,因为我知道他创作的环境,比如小时候的窑洞,后来在艺术区相对晦暗的房子里看到的光照那一面。整个展览里很多的闪光,或闪耀的光线,有价值的还有光线映射的晦暗。

第二、90年代当代艺术界有几件作品描绘过手电筒,手电筒的照射,象征一种微小的权力和对人的侵犯;马东利的光照讲究和在意个人在晦暗的环境里所体会到的细微意涵,题材的社会性减弱,私人化的倾向增强。第三、马东利的手电筒具有很强的亲近感,它是不是具体的题材或符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在展厅里传达出一种感伤或者留恋,同时还保持着一种微弱的希望,想去寻找一些东西,要么是人和事的惦念,或是未来有所支撑的一些东西,所以在当前充满困难和停滞的时刻,很高兴看到这样一个有含量、有情感关照的展览。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成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孙红娟女士表示:“很荣幸能够和策展人王春辰教授和艺术家马东利老师合作,共同呈现此次《光源》装置作品展,作为一个艺术家,马东利老师能把他对生活细节的发现和体悟,用艺术的方式精准呈现,启发观者对自我的精神世界和客观现实社会的内省,并将大家带入诗和远方,这是让我非常欣赏的能力。

成当代艺术中心一直致力于探索艺术的边界,以艺术展览、艺术节、艺术跨界主题日、公共教育活动以及艺术衍生品商店等形式来和大家互动、交流。中心每年都会拿出重要的展期来和有试验性和前沿性的艺术家合作装置作品展览,为大家呈现新媒材和新形式的艺术作品,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此次展览更是中心与艺术家经过长达半年的打磨沟通的最后呈现,希望大家能够发现光,感受光,喜欢光,享受此次与光有关的展览。”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开幕式最后艺术家马东利致辞感谢,讲述本次展览的意义以及对自己未来创作的期许,同时表达了创作以来一直支持和帮助他的师长及朋友真切的感谢。”

马东利的作品参加过国内及欧美多国的重要展览,绘画作品《中国式巴别塔》曾荣获2013年“SNBA卢浮宫卡鲁塞尔艺术沙龙” 金奖。大学毕业之后的马东利是全班唯一一个“搞艺术”的,“不从众”好像成了他身上的一个标签。自2010年大学毕业至今次展览,马东利已在“不从众”的艺术创作路上行走了十余年。他近年的创作,更能将源于生活的体悟以思辨性的秩序呈现,安静地陈述着对表象和本真的探讨,愈加具有某种矛盾的吸引力和美感,正如同他绘画作品的名称一般,《我的她和她的她自己》《我们都是相同的,我们都是独特的》。马东利曾言,艺术跟人一样,就是不同的矛盾体罢了。本次展览,马东利跳出了绘画,尝试一种更多元、更立体的表达方式,来诠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反省。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系列其强烈的隐喻风格和寓言效果,正是来自他对生活静静的、持之以恒的反省。于马东利而言手电筒是朴实而充满意义的,不论是小时在家乡记忆还是住在北京黑桥工作室的时光,手电筒照亮过他儿时的行路,也照亮过他工作室停电时黑暗中的画作。恰是照亮画作时,马东利发现光源最亮之处,画面反而看不见了,于是骤获灵感,萌生了以手电筒为媒介的创作想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手电筒作为简单朴素的工业产品和生活工具,它生发出的“光源”既隐喻着工具理性,又涵摄了“光源隐喻”这一哲学命题——对表象之外“真正的存在”的思考。“光源”系列并非简单诠释光的意义,而是光被观看、被反思的意义。作品内外,光、光源与对象构成了新的辩题,亦如同一个兼具现实叙事和智性想象,又开显着人类追本溯源这一理想的寓言。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光源——马东利作品展

艺术即是人心底之光,值得每个自我去追寻、觉察。而光,无生无灭,亘古长明。

本次展览持续至9月19日。

马东利

1986年出生于陕西绥德,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2010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美术专业获学士学位

个展

2019年 4月 个展《身份俱乐部》 作者画廊 798 北京 中国

2018年 11月 个展《传统≠当代》 泛空间798 北京 中国

联展

2021年10月 第14届与第15届 拉古纳国际艺术奖 威尼斯 意大利

2021年9月 2021ArtPrize 大激流市 美国

2021年7月Art Laguna Prize意大利拉古纳艺术奖15周年 Caudan 艺术中心 毛里求斯

2020年 5月 共振—第七届上海多伦青年美术大展 上海 中国

2015年4月 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 重庆 中国

2015年4月 纽约艺术博览会 纽约 美国

2013年12月 SNBA卢浮宫卡鲁塞尔艺术沙龙 巴黎 法国

2013年11月“反转基音”用艺术反对转基因 798艺术区 北京 中国

2013年7月 夜走黑桥 黑桥 北京 中国

2013年5月 “嘿,瞧” 艺术展 黑桥艺术区 北京 中国

获奖

2013 SNBA卢浮宫卡鲁塞尔艺术沙龙 参展作品《中国式巴别塔》获金奖

——写在马东利个展开幕之际

王春辰

光是一种神圣,是人类之为人类的诞生源起之一。围绕着光,展开了人类历史和世界历史。一切的一切无不因为光而产生了众多、重大的历史故事。

光,具有历史的力量,也具有现实的含义;光,既是具体的物质存在,也是文学化的诗意对象,更是无限想象的隐喻。所谓世界有了光,便有了一切,即是这样的一种表述。马东利小时候的家乡没有电,晚上出行要打手电筒照亮;等他住在北京黑桥工作室的时候,时不时停电,他只能打开手电筒照明。当他用手电筒照射他的画的时候,发现在最光亮的地方,画面反而是看不见的,这给他极大的灵感,由此生发了创作手电筒的作品的念头。

马东利这种对生活的反省,使其作品产生了强烈的寓言效果。以手电筒以及其他光源为表现媒介,总体上反思表象与本真的关系。手电筒是最简单的光源工具,虽为工业产品,但并非后工业的高科技,它依然具有朴素、本源的含义;作为工具,似乎它依然隐喻着工具理性,即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思考能力,但这样的工具理性是否是本质,或者曰,以光为隐喻,它所照射的是否是最本真的。马东利创作这批作品并不是简单地去反映光的意义,而是它被反思的意义。进而,光、光源与对象形成了理性要辨析的概念,它们的物质性与阐释性互为一体,既可表征为现实,也显现为永不衰竭的理想。

马东利从黑桥搬出来,又辗转了多个工作室,非常具有当下性的一种艺术生存状态,如西西弗斯般,追寻着艺术的光,探寻它的本源何在。

寻得光源,与光同在,以见证艺术创造的真谛。

测试广告条